To be AI PM¶
背景:传统的招聘方由于求职方是否了解AI产品经理的职位要求以及公司情况而要求简历、设立面试环节(原有解决方案),而由于简历篇幅有限只能展示部分、时间有限往往只能出几个问题,不能确保全面考察到了面试者的能力,而这时求职方往往只有为数不多的时间去应答,极度考验临场反应来对答案进行表述,相比之前的积攒的能力这种情况有很强的随机性。
动机:为了公司(UCD)能尽快全面了解到我个人的能力,以最快捷最有效地招募到人才(哈哈哈,王婆卖瓜),而写出这本书(此时书即预备产品,我即产品经理 1)。
目标用户主要是招聘方,等待您需求的验证!同时可以给一些想一同成为AI金融产品经理的同学(不过你是我的竞品哎)提供参考。
同时欢迎讨论与反馈 2:https://github.com/StevenJokess/2bPM/issues
成为AI PM的路径¶
产品经理¶
产品经理是一个技能积累要求高,需要广度的职业, 你不能不了解产品设计,心理学,经济学,技术趋势,财务知识等等。其他职能的技能经验积累会在一个明确的方向内,积累一级的经验可以升一级,产品则需要十个方向十级经验量才能升一级。
当下时代,行业和市场的变化异常迅速,每一个行业的模式每个月都在进化,旧模式将无法适用。 假设你今天在金融,或在广告,或在电商,你以为自己以后可以以多年金融产品经验、多年广告产品经验、多年电商经验,可以开始吃老本,工作可以轻松而游刃有余,还是醒醒,不现实,马上被淘汰。
产品经理是一个停不下来的职业,不论是一直做一个类型的业务,或者不断变换业务,当对手在进化的时候,当行业趋势在改变的时候,你就有一堆东西要从头学起了。
真的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吗,那工作中的经历会不会留下什么?会。
你要给自己搭建一个书库,把每一天,每一份工作遇到的东西,变成你的藏品放在你的书架上。这个书库分门别类,便于你日后查找,你不论遇到什么问题,都能查到资料来应对,反而还会觉得每次做不同的东西特别有乐趣,好挑战。这个书库叫做“知识体系”。
有了知识体系,有了方法论,才能有资格、有机会去创造那些还未出现的产品形态
AI产品经理专业体系¶
没有实际经验,是断无可能获得产品/实验方面的知识的。这种观点,我坚决不认同。虽然我之前并没有任何产品或 A/B 测试的经验,但我相信,这些技能是可以通过阅读、倾听、思考和总结来获得。毕竟,这与我们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的方式也一样不是? 4
好处:
有目的方向的去扩充我的专业库,积累我的经验。
非常多的信息总结和跟踪,提高我二次工作的效率性。
使我的积累形成系统化,随时能快速找出信息。
框架的思考方式避免我们的遗漏,有益于创造一个无错的产品,但是“魔鬼在于细节”,对于细节的洞察或许更能打动用户。 8
「长期主义」¶
- 「长期主义」价值观:用长远的目光分析事物的发展走向,什么能产生更广泛更长期的影响?有且只有一条标准,那就是是否在创造真正的价值,这个价值是否有益于社会的整体繁荣。
当下流行的碎片化学习要坚持「长期主义」,在建立个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的基础上,有规划地持续不断地学习,进而提高学习质效,满足其个性化的知识需求,完成个人知识管理
从碎片化的时间里学习到知识 -> 知识体系 11
反对机会主义: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,只图一时的成就而不顾后果,为了目前牺牲未来的运动,这种做法也许是出于“真诚的”动机。但这是机会主义,始终是机会主义,而且“真诚的”机会主义也许比其他一切机会主义更危险。 12
注重眼前利益的人,拼命压榨“价值空间”,一点“价值空间”都不想留给对方。注重长期主义的人,拼命退让“价值空间”,想要“价值空间”最大化留给对方。注重眼前利益的人,一时赚得盘满钵满,未来路却越走越窄。注重长期主义的人,一时利润不尽人意, 未来路却越走越宽。 13
长期视角和容错¶
伟大的企业都明白,一切商业的起点,都是消费者获益。但是他们也明白,从消费者获益,到自己赚钱之间,也就是从这个起点到终点之间,是个先后关系,常常有一个时间差。
那么,用什么填补这个时间差?只有用企业家的长期主义。
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曾在演讲中提到:人们经常问未来 10 年什么会被改变,却从来没人问:未来 10 年,什么不会变。 14
长期视角和容错:如果你想抓住下一个十年中的大机会,那最好持有一个十年的长期视角,没人能保证一次命中,但连续出手三次的命中率就高多了。简单计划可以是这样:看到一个可能的大机会,及时加入它,用一两年好好干好好学,在这个过程中评估它的市场需求、组织问题、政策和竞争问题,一两年够你形成较有效判断了,如果判断行就继续全力投入;如果判断不行,就选择下一个可能的大机会,再用一两年去形成有效判断;如是循环,做好十年三次选择的心理准备,确定机会后就全力投入,注意保持成长和共赢。 15
正如著名投资专家本杰明·格雷厄姆所说:“短期来看,股票市场就是个投票器;但长期来看,它是个称重机。” 长期主义,就是扔掉投票器,踏上称重机。 16
如果你做一件事,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,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;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,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。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。
什么是知识体系¶
信息与知识¶
定义:
什么叫信息,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数据就是信息。 18
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,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实际的反映。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。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。 19
信息与知识的区别:
信息的理解是容易的,知识的积累是艰难的,信息的获取可以在刹那之间完成,知识的掌握则需要漫长的付出。小铁匠想了解淬火的温度,只消把手插入水桶感受一下,立刻就能明白,并不需要多打十年铁才具备资格。黑医生通过“信息套利”提供治疗方案时,病人并不需要读七八年医科才知道他是不是信息套利,只要别的医生提出,病人马上就能怀疑。而病人要想真正明白治疗方案是否合理,就需要读好几年医科,这就是知识而不是信息了。
信息的变现是容易的,而且往往独立;知识的回报则相对漫长,并且往往需要和其他要素结合。一个人听到内部消息去买股票,马上就能获利;而一个人读到博士,想找份合适的工作,还并不总是很容易。而博士拿到的薪水,往往不如内部消息的套利。
信息在事后是不值钱的,一旦交易达成,信息的价值几乎下降为零。而知识的价值,一般不会随时间而贬损,还会随知识积累而攀升。 20
知识体系¶
知识体系有三个特性:目标性、体系性以及抽象性,多使用逻辑树进行构建。 21
目标是指方向聚焦,体系有重点。体系是指结构完整、层次分明,前2层分支的平衡性越好,归纳程度也越强。
而抽象则是知识体系是知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表现,呈现了知识的特征或本质。
再进一层,什么是好的知识体系呢?除了上述所描述的有目标、够全面、抽象程度高,还有一点则是知识体系应该是相互独立但非无限穷尽的。
有的知识仅须停留在知道,有的则需要运用并且创新。
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梳理一遍。如何梳理呢?以你能够说出某个知识点的影响因素,以及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为准。顺着这样的知识点捋一遍,这个网络就是你已经构建完成的知识网络 22。
用技能分工代替职业分工¶
要每一个项目都组建一支产品、交互、设计、前端、后台、运营的团队肯定是不现实。我的想法就是团队的每个人经可能多的学习技能,走全栈型路线。在王者里面每个英雄可以带三个技能,如果有人能带五个技能,基本上可以一个顶两个用了。产品、交互还有运营基本上可以合并为一个人来统筹负责,技术部分用跨平台的解决方案简化为一到两个人来负责。Full Stack后眼界和见识提高 23,这样大幅简化了人员的沟通成本,缩减了项目切换过程中所需要的冷却值。而且从市场的反馈到产品的迭代更新间的反射弧更加的快速。
因为当单个工人能够较以前提供更多的劳动,则可变资本增大时,资本家无须招收更多的工人,就可以利用现有工人来推动更多的劳动。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了,但就业人数减少得更多。 25
全栈产品经理¶
全栈产品经理必须完全理解/了解自己业务系统,从底层基础架构,到数据中间件,到API逻辑,到 Web 和 Mobile 实现,到 UX 和 UI,到产品逻辑,到部署和发布计划的制定。 26
减人加速¶
须知人数越少,沟通成本越低,执行效率越高。需要兼任PM/交互/QA,并且主持搭建内容框架。如果给我再配一两个交互设计师,一两个QA,内容框架也交出去,再和他们反复沟通确认,我的速度反而被拉了下来。这不仅苛求个人能力,也要求你在大包大揽时,还能接受其中的粗活笨活。如果把我手上各种杂活剥离出去,起码能设3个岗位——并且速度拖慢50%。技术研发也是如此,减人才能提速。又要减人又要代码能力,大牛就得分担杂活。 [27]_本质是,“高内聚低耦合”的设计。
这是否导致更多人失业?也不一定,TODO:
AI商业化逻辑¶
- 2017年AI人才结构失衡。特别是发论文的人和做产品或解决方案研发的人,比例严重倒挂。
当时最好的AI技术人员更愿意在大学里搞学术,或在企业研究院里发论文,或在创业公司拿着高薪担任首席科学家之类的职位,但AI商业化落地亟需的AI应用开发人员、AI架构设计人员、AI产品和解决方案设计人员等,人才市场上几乎是空白。规模巨大的计算机或相关专业毕业生、有经验的前后端工程师、架构设计师、产品经理的人群中,当时懂得AI特别是懂得AI商业化逻辑的人,真是少之又少。
“我们认为,AI商业化的最佳途径对百度来说,就是平台化、生态化。一个开放的生态最具活力最有竞争力。”陆奇说道。 29
功能点:¶
常用¶
标签: :lable:、:ref:
[^Markdown用法之-奇技淫巧](https://www.bobinsun.cn/blog/2019/03/29/Markdown-Diabolic-tricks/)
TODO:¶
google analysis.
- 1
- 2
http://www.ramywu.com/work/2018/04/09/How-to-Learn-AI-PM-Tacit-Knowledge/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10
- 11
https://www.zhihu.com/market/paid_magazine/1153593677761941504/section/1153593764286263296
- 12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gz4y1r7W3?from=search&seid=16897168704938729893
- 13
- 14
- 15
- 16
- 17
- 18
- 19
- 20
- 21
- 22
https://www.zhihu.com/market/paid_magazine/1153593677761941504/section/1153593764286263296
- 23
- 24
- 25
- 26
- 27
- 28
- 29
- 1. 入门
- 2. 思维/软实力
- 3. 全流程知识
- 3.1. 商业化产品“七步设计法” 1
- 3.2. BRD
- 3.3. 行业分析
- 3.4. 市场分析
- 3.5. 竞品分析
- 3.6. 用户需求研究 1
- 3.7. 需求分析
- 3.8. 产品体验报告
- 3.9. 竞争分析
- 3.10. MRD 1
- 3.11. PRD
- 3.12. 产品设计
- 3.13. 原型设计
- 3.14. 静态页面
- 3.15. 交互设计
- 3.16. MVP
- 3.17. 业务说明(用例)
- 3.18. 策略分析
- 3.19. 项目管理
- 3.20. 沟通、协作、项目推动能力
- 3.21. 数据分析
- 3.22. 产品迭代管理
- 3.23. 资源管理
- 3.24. Research
- 3.25. 工具
- 3.26. 估值
- 3.27. 产品定价 1
- 3.28. 推广产品
- 4. 前人经验
- 5. 项目实践
- 6. 面试
- 7. AI工作
- 8. 深入学习数据
- 9. 深入学习AI
- 10. AI政治
- 11. AI公司研究
- 12. AI或产品专家
- 13. AI金融